专题专栏

搭“五桥”建“五家” 共筑幸福千万家——我市开展“新市民·追梦桥”综述
时间:2020年04月29日 信息来源:铜仁日报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近日,省委、市委下发了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作方案,旨在发挥群团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连日来,相关部门围绕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搭“五桥”、建“五家”,全力服务安置点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所有搬迁家庭。

今年上半年,全市所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面建立工青妇组织和“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实现安置点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联系服务全覆盖。下一步,将通过3年至5年努力,实现安置点群众就业更加充分、收入稳步提高、素质持续提升、精神持续提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搭建群众思想引领“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

铜仁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搬出了“铜仁奇迹”、创造了“铜仁经验”。目前,全市29.3579万人搬出深山,开启幸福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搬出来后怎么办”的“后半篇文章”正拉开大幕。据统计,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有一半以上人口是妇女和儿童,这些贫困群众搬到安置点以后生活困难怎么办?无法就业找哪里?缺少关爱去哪儿?……

市妇联围绕“新市民·追梦桥”,深入开展感恩宣讲,激发搬迁群众脱贫志。并在全市14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上新建了妇联组织52个,纳入原村(社区)管理的妇联组织76个,妇联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作为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具有独特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妇联组织就是要积极为她们服好务、办实事、做好事,让她们走到哪里都能想到并且找到‘娘家人’。”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秀红说道。与此同时,各级妇联还在各安置点大力开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宣讲到安置点千家万户,激励引领搬迁妇女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并鼓励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加强政策理论宣传。团市委分别从全市各领域优秀青年骨干中,选拔出青年讲师充实“青年讲师团”。同时,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青年之家、春晖社、四点半课堂等团属综合阵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脱贫攻坚成就、青年榜样故事等,每月在安置点集中开展宣讲活动。

搭建群众创业就业“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才是关键。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市坚持产业就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着力解决搬迁户生计问题。

而搬迁妇女能脱贫,创业就业是关键。据悉,全市各级妇联通过依托“桃源铜仁·锦绣计划”项目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巧借“黔灵女”家政品牌促进铜仁家政企业提质升级、大力开展“巾帼企业帮带计划”、继续实施好妇女小额贷款项目等方式,支持有创业意愿、有创新热情、有项目方案、有推进措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女创业发展。

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目标,以保障就业为核心,着力开展技能培训,在就业需求、就业培训、就业安排、自主创业上实现精准。通过深入安置点对搬迁群众就业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一户一档案”,对有劳动力待就业人员进行分析,掌握学历水平、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积极与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对接,以就业需求分类分批分期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训,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健康、送文化、送资金"五送"活动以及在安置点举办招聘会,发布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指导。

目前,全市共开展就业、新市民教育培训175场,培训19900人次,实现就业6700人次。碧江、万山、石阡、思南、印江等区县总工会还在安置点定期发布苏州市对口帮扶市区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向对口市区输送农民工就业。

搭建群众排忧解难"连心桥",创建温暖之家

搬迁安置工作责任大、难度大,要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相关部门正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结合工作职能职责,我们做强做优'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拔穷根·助圆梦'品牌活动,在维护权益、矛盾化解、困难帮扶上显真情。"市总工会有关工作人员说道。

据悉,市总工会利用重要节假日,开展送春联、庆端午、"劳模上讲堂"等各种"感党恩·住新居"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19年,共帮扶困难搬迁群众3620人次,帮扶金额达329万元。其中,2019年8月在万山旺家花园举行"金秋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发放助学金18.2万元,帮助39名易地搬迁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经常性开展活动,帮助他们更好更快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环境。同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罗秀红说,该单位利用重要节日,走访搬迁户,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罗秀红补充道,她们做好"播洒爱心阳光--让困境儿童共享甜蜜生活"的"花蜜行动"公益活动,聚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力量关爱搬迁安置点贫困儿童,利用"三八""六一"、春节等重要节日,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开展走访慰问。

目前,全市国奶扶贫工程项目资助7000余户,资助金额达1.32亿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不足500户,部分安置点因刚搬迁入住还未申请。下一步,各区县妇联将符合条件且自愿申请"国奶扶贫"项目资助的家庭全部纳入资助对象,切实减轻搬迁家庭经济负担。

搭建群众权益维护"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

《铜仁市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细化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开展社区普法教育,强化搬迁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矩意识、集体意识,正确引导搬迁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法治观念,维护社区安定团结。

开展法治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为了明天·青春护航益起来"法治精神进社区活动,持续实施"雨露工程",关爱安置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及服刑人员子女。组织12355青少年服务台法律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入安置点开展法律宣传咨询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调解矛盾纠纷。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和完善12355服务台的工作手段和功能,畅通安置点青少年权益侵害诉求渠道,加强对安置点青年及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关爱和权益维护工作。

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市144个安置点优先配备至少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实现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覆盖。在安置点探索组织成立青年突击队,参与社区治理,引导安置点青年积极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群众工作群众做,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加强法律宣传。联合司法、民政、卫生等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动,整合各方资源,经常性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与宣传,努力提升搬迁安置点妇女儿童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多形式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矛盾调处和维权服务,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搭建市民意识培养"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

住进了新房子,能否过上好日子?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而搬迁群众如何更好"融入"新生活,铜仁有自己的解题方式--

开展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多形式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大孝子",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评会、推选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向善向美。广泛开展"巾帼爱家·共享美丽家园"活动,引导妇女操持家务、整洁卫生,以家庭文明促进安置点的社区文明。

开办文艺活动。建设"小桔灯"亲子阅读书屋,成立安置点文艺队,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深入开展"讲巾帼脱贫好故事"讲巾帼创业好故事"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大力弘扬关爱社会、睦邻友善、家庭和睦等美德,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精神风貌。

开展文体活动。设立新市民"追梦"书屋,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安置点青少年开展读书、研学、科普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增长科学知识,帮助搬迁群众更快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在寒暑假期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度愉快假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协调书协、美协、摄协等协会开展相应的业务指导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场次"流动少年宫"、公益性培训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