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

艺术治疗对灾后孩子的心理辅导
时间:2013年08月05日 信息来源:不详 作者:网络采编 浏览量:

 

  记得在台湾“九·一二”

  地震、印度洋海啸后都有国际救援组织的支援者参与灾后幸存孩子的心理辅导。其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艺术治疗。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也是美术教育研究中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下面简单做个介绍:

  艺术治疗是一种表达性治疗的方式,即使用媒材(如绘画、音乐、游戏、戏剧、梦……等方式)所进行的咨询或治疗活动。通常来讲,创作或游戏的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果。如情绪得以宣泄、藉以表达内在的心情……在创痛经验发生之后,运用实施这些手段并不困难,除了游戏治疗需要较长的陪伴与培养外,绘画、黏土等,都是灾后学复学之后老师在面对及了解学生关于地震后身心反应时很好的指标及辅导活动。

  绘画治疗应关注孩子活动中的情绪表达

  绘画的艺术治疗可以全班同时进行,因此可以作为筛检是否有需要一步协助的学生,进行辅导专业的媒介。绘画的艺术治疗在实施时应当关注孩子在艺术活动中本身的情绪表达功能。辅导者对于孩子的艺术成品不需要提出评价或过分关注,而是着重在创作过程中加以观察、辅助。因为,绘画性艺术治疗的关键是让孩子在创作中传达其内在的世界,并获得适度的宣泄。所以接纳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以绘画艺术活动作为诊断工具,协助发现问题。青少年可藉由绘画等作品反映问题,有助于精确的诊断,艺术作品被当作一个表露无疑的窗口,将艺术作为辅导教师与接受辅导学生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我,学校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提供机会让青少年发展自己的想法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念,绘画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好方法:

  提供情绪发泄 情感释放的管道

  绘画是情感流露的方式之一,色彩的选择呈现出的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借着色彩在画纸的铺陈,情绪也一点一滴地显现在纸上。

  比文字更能精确的表达情绪感受

  用绘画表达是一种不带威胁的方式,能将复杂的情感清楚的呈现出来。在实践操作上,我们经常会遇到文字或口语表达能力较有困难的孩子,若强迫他们以文字或口语发表,二者都会经历挫败,若能以绘画方式呈现,可增加孩子表达的意愿。

  作品可投射出孩子在意的心事

  绘画是一个投射的工具,可以促进孩子的自由联想,疏通想法和情绪,有助于将潜意识感觉与问题显露出来。另外,对孩子而言,有些事是不适合讲出来的,透过绘画表达会比较有安全感。

  可激发创造力和独特性

  进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在辅导活动的课堂中,辅导者应营造一个没有评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孩子们可以经由这个途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拾对绘画的信心。

  艺术治疗有康复功能 能有效疏解学生在地震后所带来的情绪反应。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孩子可以宣泄被压抑的感情,藉由达到平静的状态。使之适应一般正常生活,重获对日常生活的“掌握感”,重新肯定生命价值。如果我们可以善用这个方式,让灾后的孩子们多一种可以了解自己、发挥潜能的途径,相信对于灾后重建和创痛经验的抚慰和了解上是一大助力。(本文摘自添添妈妈的博客)